福建省第十一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 侨界风采

叶飞:久经考验的风云上将

发布时间:2021-04-06 15:30:29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分享


叶飞(1914—1999年),菲律宾归侨,原名叶启亨,菲律宾名西思托·麦卡尔托·迪翁戈,曾用名叶琛、聂扬、叶英、小叶,福建南安人,国家领导人。曾任共青团福建省委宣传部部长和代理书记,共青团福州中心市委书记,中共闽东特委委员、书记,闽东人民抗日军政委员会主席兼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团长,江南抗日义勇军副指挥,新四军挺进纵队政委兼副司令员,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新四军第一师副师长兼第一旅旅长、政委,新四军第一师副师长、第一旅旅长、第一旅政委兼苏中军区第三军分区政委,中共苏中区第三地委书记、苏中军区副司令员。新四军第一师、副师长、苏中第三分区中共地委书记,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苏中军区司令员,和中共苏中区委书记、苏浙军区副司令员,中共福建省省委第二书记、第一书记,福建省省长,福建省政协主席,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处书记,国家交通部部长,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政治委员,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第十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 、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六、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生于菲岛 五岁返乡

叶飞祖籍福建省南安县金陶区深垵乡(今南安市金陶镇深垵村),1914年5月7日,叶飞生于菲律宾奎松省地亚望镇一个侨商家庭。

父亲叶荪卫原是南安县金陶深垵乡贫苦农民,因生活贫苦,新婚不久即告别亲人,南下菲律宾做苦工。在南洋蕉风椰林中,他拼死拼活劳作,省吃俭用,用攒下的钱做贩夫,之后开小铺为生。叶荪卫到菲律宾后,娶了菲律宾当地人麦尔卡托小姐为妻,夫妻二人共生6子2女,若加上叶荪卫家乡原配夫人收养的一个大儿子叶启迪,叶荪卫共有7子2女,叶飞行三。叶飞出生时,家境已经小康,父母各开一家小店,母亲还拥有一片椰林,父亲不但开了小店,还开了家小型的椰油作坊。叶母受过良好教育,英语甚佳,来往信件都用英文,曾认真教了叶飞一年英语。

叶飞的女儿叶葳葳曾在《叶飞将军与他的菲律宾家庭》文中记述了父亲回乡:

叶荪卫出生于福建省南安县金陶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像其他人一样,成亲后就把新娘留在家里,孤身一人下了南洋。1900年到达菲律宾。奎松省地亚望镇的周围是一大片的椰林,华人很少,叶荪卫为了帮人收椰子来到这里,认识并深深地爱上了麦尔卡托小姐。麦尔卡托家在地亚望镇虽不是什么豪门望族,但也是一个殷实人家。叶荪卫是贫穷的,没有护照,顶了“迪翁戈”的名字生活。麦小姐当时只有15岁,长得相当漂亮。两人相爱后就面临着结婚的问题。但是这个婚姻有一些明显的障碍:当时华人如果和菲土著人结婚是被同胞看不起的;而且麦尔卡托家是天主教徒,不能与异教徒通婚。于是叶荪卫下了决心,他接受了洗礼,入了天主教,并入赘麦家。唯一的条件是:为了对得起祖先和家乡的发妻,他必须将头两个儿子送回老家,其他的孩子可以入菲律宾籍。婚后,两个儿子先后落地,老大叶启存,老二叶启亨,菲律宾名字是西思托·麦尔卡托·迪翁戈,这就是叶飞。

叶飞5岁时,叶荪卫遵守以前的承诺,带着两个儿子回到家乡,这是在1919年,他离家已经近20年了。

家里的妻子虽然生活没困难,但孤独寂寞,为了消磨时光,她领养了一个儿子。丈夫送回两个儿子,是对她地位的承认,也给她的生活带来新的活力。

1919年,父亲带着次子叶启存和叶飞回到南安老家,5岁的叶飞第一次踏上福建土地。当时,闽南土匪横行,叶父回乡才一个月,就被土匪绑票,赎回之后立即出国,从此再未回乡,叶飞也从此离开了父亲。叶飞和二哥由父亲的原配夫人谢氏抚养长大,谢氏没有生育,将叶飞和哥哥当作亲生儿子一样疼爱,叶飞也事母甚孝。

厦门读书 接受马列

图1:青年叶飞.jpg

青年叶飞

叶飞还乡不久,就被送入乡间私塾读书,两三个月时间就学会了闽南话,并学会读写一些汉字。1920年,进入深垵乡完全小学,接受新式教育。读高小时,他的一位叫叶骥才的数学老师,是国民党左派,很喜欢叶氏兄弟,经常向这对小哥俩讲解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思想。后来叶飞将之视为幼年时代思想上的启蒙者,与之保至终生友谊。新中国成立后,这位老师退休住在上海,叶飞常去上海看望他。

1925年,叶飞高小毕业。当时,世界经济危机波及叶父生意,父亲写信回来说:家里经济困难,只能供一人升学,另一个要回菲律宾帮他经商。叶骥才闻知,找到谢氏,说:“你这两个儿子都是高才生,中途辍学太可惜了,你们是小康人家,还是让俩兄弟都继续升学为好。”谢氏立即答应,写信给丈夫,叶骥才也给叶父和叶家兄弟的生母写了一份恳切的长信劝说,终于打动了叶父,他同意兄弟俩一起考中学。

在叶骥才的建议下,叶家兄弟考入了国民党左派办的厦门中山中学,因功课底子厚,兄弟俩考取了插班生,直接读初二。叶飞学业优异且学得十分轻松,因此有大量的课余时间读书,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新青年》《向导》成了叶飞最喜欢的刊物,他还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等共产主义运动的读物。叶骥才介绍了不少左派“大朋友”与叶家兄弟相识,他们经常给叶家哥俩讲革命道理。大革命时期,厦门中山中学师生中有中共党员、共青团员,当时厦门大学、集美学校和中山中学是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据点。

专职革命 青年领袖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一批叶飞熟悉的共产党人倒在血泊之中,厦门中山中学被当局强行封闭,叶飞和几个同学转学到厦门的省立第十三中学。

叶飞没有被白色恐怖所吓倒,反而坚定地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当时,省立十三中有个数学教师是中共福建省委秘书长,叶飞开始参加党的一些秘密活动,1928年下半年他加入了共青团员,并受命在学校发展团员和建立支部。在担任团支部书记后,叶飞开始在学生中传播革命思想,组织同学会,并奉命在毕业前夕,专职从事革命工作。他冒着生命危险在厦门开展工人运动,先后出任共青团厦门区委书记、共青团福建省委委员兼宣传部部长、共青团福建省委代理书记。1929年冬天,还曾作为福建省的青工代表,出席共青团中央和全国总工会在上海召开的全国青工代表大会。

1930年7月,叶飞在厦门被捕,他没有暴露身份,以共产党嫌疑犯的罪名被判刑。当时,因为共产党刚刚成功领导了厦门劫狱,因此叶飞被关入了死囚牢房,备受折磨。当时已回到菲律宾的二哥叶启存火速赶回厦门,参加营救弟弟,并每周利用探视时间传递狱外消息和送一些食品,帮助叶飞熬过一年半狱中日子。

开辟苏区 组建红军

1931年年底叶飞出狱后,被党组织调往福州,任共青团福州中心市委书记。

1932年3月,叶飞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福州工人之间发展团组织、组织领导青年抗日救亡工作。同年下半年,叶飞奉命以中共福州市委特派员的名义,化装成福州商人,到闽东巡视工作。

叶飞到闽东后,于1933年5月28日,与颜阿兰一起领导了“霍童暴动”,拿下了霍童民团驻地宏街官,缴获了26支枪,接着又乘胜进击,收缴了坑仔里、赤溪地区80多条枪,于6月底建立起闽东工农游击第三支队。1932—1934年8月,叶飞等先后在闽东创建了7支主要的革命武装,建立了闽东工农游击第一至第七支队,还着手组织保卫农会的红带会,建立赤卫队。

1934年年初,叶飞参与创立了闽东红色根据地,于2月份成立了闽东苏维埃政府,之后组建了工农红军闽东独立第二团、第十三团,还组织了三支海上游击队,并创建了闽东独立团海上游击独立营。

红色闽东 特委书记

1934年3月,叶飞在闻知中共福州市委代理书记陈之枢叛变后,沉着冷静,果断采取措施,切断与福州中心市委的所有联系,避免了闽东特委被摧毁,之后他主持了福安和连江中心县委的紧急联席会议,建议组织中共闽东特委,并得到大家一致同意,当选特委委员。

当时,闽东特委与中共中央失去联系,叶飞以自己的大智大勇,与闽东特委的同志一起坚持领导闽东地区游击战争,不断拓展苏区。中共中央只是从报纸上了解到福建东部有一块苏区,正在进行土地革命。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准备入闽,中共中央领导交代设法和闽东苏区取得
联系。

当时,闽东革命武装在叶飞等带领下,击退了国民党八十四师、新十师和省保安队的进攻,不但巩固了原来的苏区,还新开辟了鼎(福建福鼎县)平(浙江平阳县)苏区。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福州打了数仗之后,向闽东转移,并在连江红军独立十三团配合下,打开了罗源县城,继续北赴宁德,叶飞带闽东独立二团赶到赤溪与之会师,并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给养,还接受了100多位伤员。

1934年9月,叶飞着手创立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并任政委,下辖三个团。之后,他率领部队开辟了周宁、寿宁、政和边界的新苏区。

中央红军长征不久,方志敏率领的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数十倍敌人的围攻之下于皖南覆没,敌人集中兵力,以8个师约10万人围攻闽东苏区。叶飞临危不惧,率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

1935年5月,叶飞重建中共闽东特委并担任书记。在他领导下,粉碎了敌人多次清剿和严密封锁,重建了12个县的红色政权,开辟了新游击区。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成立后,叶飞任宣传部部长兼团省委书记。

促进合作 共同抗日

中共闽东特委长期无法与中共中央取得联系,只能从搜集到的党的公开文件和报纸刊物中,分析形势和党的方针政策,接受党的领导。

1936年冬天,叶飞看到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以后又得到了《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和不少介绍中共抗日主张的报章,他立即着手创立闽东人民抗日军政委员会,并任主席,以此代替闽东苏维埃政府,发布抗日布告,大量翻印、张贴《八一宣言》,着手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活动,派出代表到福州与国民党福建当局商谈共同抗日之事,叶飞从抗日大局出发,与国民党福建当局达成四项协议:

1.闽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福建抗日第二游击支队;

2.国民革命军福建抗日游击支队由共产党领导;

3.划屏南县为闽东红军驻区,一百里内国民党不得驻兵;

4.以中共闽东特委的名义发表国共合作共赴国难宣言,并公诸报纸。

1937年12月,在当时的《福建民报》上公开发表了《中国共产党闽东特委共赴国难宣言》。

入新四军 率部北上

图2:1938年1月,部分南方游击区负责人在南昌新四军军部合影,前排左起:张云逸、叶飞、陈毅、项英、黄道.jpg

1938年1月,部分南方游击区负责人在南昌新四军军部合影,前排左起:张云逸、叶飞、陈毅、项英、黄道

1937年12月,新四军已在南昌设立办事处,八路军南京办事处派参谋顾玉良来闽东联系叶飞。那时,项英、陈毅已到南昌筹建新四军军部,要叶飞随同顾玉良前去接受任务。叶飞随之经福州去南昌。

在福州,国民党福建省主席陈仪在办公室与叶飞见面,惊讶地问:“你就是叶飞?”叶飞答:“是呀。”他情不自禁说:“你是个书生嘛!”晚上,陈仪设宴为叶飞接风,保安司令等人作陪。

叶飞在南昌接受了新四军军部命令,将之一手组建的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叶飞为团长,全团约1300多人。

1938年2月,叶飞率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离开了战斗多年的闽东,踏上抗日征途。

与日作战 频夺胜绩

1938年3月下旬,叶飞率第六团抵达安徽省岩寺地区。5月中旬,叶飞率第六团随第三支队离开岩寺,进驻南陵、芜湖、宣城地区,然后转入铜陵、繁昌、南陵边区抗击日军。

在激战日军的同时,叶飞带第六团在皖南展开了练兵,将一支游击部队改造成正规部队。1938年10月,叶飞奉命率第六团进入苏南茅山地区,归第一支队指挥,开始频频与日军作战,曾经在去茅山的路上,八天就与日军打了七仗。

在敌后,叶飞指挥部队不断袭击日军,积小为大胜,他依靠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以夜袭、奔袭、奇袭和伏击等手段,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1939年,陈毅写了一封《献给良团全体同志》的信,良团是六团的代号,信中概述和评价叶飞所率六团半年多的战斗。信上写道:“我们今天不应讳言,在最初东征时期,你们中间曾经有极少数人过高估计日寇的战斗力,但是你们经过六个月的战斗,在白免,在高庙,在宝埝,在下蜀,在龙潭,在延陵,你们与日寇交手,打败了日寇。”

在苏南敌后,叶飞一方面与日军作战,一方面通过减租减息,发动群众抗日,建设茅山根据地。

东进江南 敌后征战

“江抗”副总指挥、东路工委书记叶飞(中间站立着)在阳澄湖船上。.jpg

“江抗”副总指挥、东路工委书记叶飞(中间站立着)在阳澄湖船上

1939年5月5日凌晨2点,叶飞率领第六团,从茅山出发到江南东路地区打击日本侵略者。

东路地区指的是江苏省常州市以东、京沪铁路两侧的长江三角洲地带,南起太湖,北至长江,东接上海。它交通方便,经济文化发达,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日军侵占东北之后,在大举进犯华北的同时,以重兵占领了这个地区。而在上海、南京沦陷之后,江南地区陷入混乱的无政府状态,广大人民群众期待新四军进入江南敌后领导抗战。

1938年5月4日,中共中央驰电新四军:“在侦察部队出去若干天之后,主力就可准备跟行。在广德、苏州、镇江、南京、芜湖五区之间广大地区,创造根据地,发动民众的抗日斗争,组织民众武装。”并指示:“在茅山根据地大体建立起来之后,还应准备分兵一部进入苏州、镇江、吴淞三角地区,再分一部分渡江进入江北地区。”

1939年2月间,周恩来来到皖南新四军军部,传达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重申全党独立自主地放手组织人民抗日武装的方针,指示新四军要实行“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方针。紧接着,陈毅就命令叶飞率第六团以“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的名义出征,叶飞临时改名为叶琛。

5月5日凌晨2点出发后,拂晓时叶飞所率第六团在常州附近越过宁沪铁路,于天明时与梅光迪所率的部队会合,梅光迪(后叛变当了汉奸)任江南抗日义勇军总指挥,叶飞任副总指挥。两支部队会合之后,一起东进,在无锡梅村和强学曾领导的游击队会合。

攻浒墅关 日军震惊

为了鼓舞士气,树立群众的抗日信心,扩大江南抗日义勇军的影响力,叶飞等和地方党组织商量后,决定攻打京沪线上浒墅关车站。浒墅关车站,是日军在沪宁铁路中段的重要据点。叶飞决定以夜袭之法灭敌。

1935年6月24日黄昏,叶飞率六团出发。夜里12点多,抵达距浒墅关半里路之地,他按照作战计划,下令开始进攻。叶飞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记录了夜袭浒墅关之战:

首先上去的是突击队,他们以隐蔽的动作迅速搞掉了敌哨兵,接着摸到敌人的兵房。在“江抗”到来之前,从来没有人敢来动他们,因此,他们没想到我们会在这个时候杀进来,都在睡大觉呢。就在突击队摸到敌兵房的同时,攻击部队也冲上去,把一排排手榴弹扔进了窗口。随着隆隆的爆炸,敌兵乱作一团。当他们从梦中清醒过来的时候,已经死的死、伤的伤,剩下的人拼命向外逃窜。这时我们的机枪响了,步枪也瞄准射击,一串串子弹射向敌人,打得兵房起火,日军惊慌狂叫。另一处,我军炸毁了铁路桥。一时间,熊熊的火焰烧红了半边天,机枪声、步枪声和手榴弹爆炸声,宣告着我们的胜利和日军的惨败。

三点多钟,战斗就结束了。这一仗打得干脆利落,前后只用一个多小时,就全歼了这里的日军。还使铁路停止通车三天……

这一仗令国人兴奋,上海和香港不少报纸报道了这一消息,还刊登了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关于这次战斗的通讯。从此,江南抗日义勇军声名远扬,日军甚为震惊。 

进阳澄湖 建根据地

浒墅关战斗之后,叶飞率江南抗日义勇军继续东进,进入常熟。在阳澄湖畔,与中共地下党组织及他们领导的游击队建立了联系,在湖上的集散地东塘寺一带,一边打击进犯日军,一边建立抗日根据地。

依靠人民群众和芦苇荡等有利地形,叶飞指挥部队,一次又一次给予进湖“扫荡”的日军以狠狠打击,使敌人的一次次“扫荡”都以损兵折将的惨败而告终。与之同时,叶飞率部深入常熟埠港村滨,与地方党组织一起,召开群众大会,宣传抗日,扩大抗日武装,组织抗日团队,很快各乡各县都建立起自卫队、农救会、青救会和妇救会,他们配合部队反击日军的“扫荡”,打击和袭扰敌人,传递情报,救护伤病员,筹集粮食,赶做军鞋。

曾开创闽东苏区的叶飞,具有丰富的开辟根据地经验。在他的努力下,长江三角洲的水网地带,初步建立起了以阳澄湖东塘寺为中心的苏(苏州)、常(常州)、太(太仓)和澄(江阴)、虞(常熟)抗日根据地。

奇袭机场 烧毁日机

叶飞率领江南抗日义勇军,在苏常太地区纵横驰骋,奇袭据点,反击“扫荡”,屡创胜绩,不但消灭了敌人,而且缴获了大批武器,武装了队伍。因为打出了威风,上海、苏州、无锡等地的抗日青年学生和工人纷纷前来投军,使江南抗日义勇军不断壮大。1939年5月5日,叶飞率第六团东进时队伍仅700人,到10月已发展到2000多人,加上地方武装在内已有6000多人。

为了进一步扩大抗日影响和打击侵略者,叶飞率一部向上海近郊挺进,在青浦的观音堂地区与当地游击队会合,伺机打击敌人。有一天,上海近郊的数百名日伪军前来“扫荡”,叶飞指挥部队出击,将敌人击溃。残敌向上海虹桥机场方向逃窜,我军乘胜追击,一气追敌六十余里,天黑后到达上海虹桥机场,在夜色掩护下,将伪警察和办事人员关入一间房子里,冲进机场,看到停机坪上有4架飞机,这时机场四周碉堡里的日军打开探照灯开枪射击,我军打开机场储存汽油大桶,把汽油浇在飞机上,再将一支支火把扔上去,顿时火光冲天,4架飞机全部燃烧起来,我军趁机撤出。

《叶飞回忆录》对此有详细记载,还记录了当时社会的反应:

这一仗影响相当大,上海的老百姓以为新四军要进攻上海了,有的群众还做好了欢迎的准备。第二天,上海出版的《导报》《译报》以及《密勒氏评论报》《士林西报》等都做了报道,在国际上引起很大的反响。……日军因为搞不清情况,第二天仍没有动静,直到第三天,才出动一个联队,配一部分骑兵,“扫荡”了一天。这时我们已顺利转移,日军毫无所得。

北渡长江 奋战苏北

图3:1940年8月,叶飞(右一)与吉洛(姬鹏飞,中)、张藩合影.jpg

1940年8月,叶飞(右一)与吉洛(姬鹏飞,中)、张藩合影

为打开苏北新的抗日局面,叶飞率江南抗日义勇军于1939年年底抵达扬中,随后跨过长江,到达江都吴家桥地区,和新四军当地部队合并,改编为新四军挺进纵队。管文蔚任司令员,叶飞改名聂扬,任副司令员,张藩任参谋长,吉洛(姬鹏飞)任政治部主任。挺进纵队下辖4个团,一团即为叶飞从闽东带出来的新四军第六团。

1938年年底,国民党内出现了投降逆流,汪精卫于12月底公开投敌,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地反对投降。1939年1月召开的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从对外转向对内,制定了一整套反动的“溶共”“防共”“反共”的具体政策。

中共中央为保持抗日阵地和打退投降反共逆流,1939年1月24日和25日致电蒋介石及国民党五中全会,指出在日军阴谋分化我国内部之际,必须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民党顽固派对共产党的政治压迫和军事进攻,在1939年12月到1940年3月间达到了高潮。国民党安徽省主席兼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调集5000余兵力,于1940年3月4日首先向新四军驻津浦路西的江北指挥部及第四支队司令部发起进攻,我军奋起自卫。与之同时,国民党江苏省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调集三十九旅、独立六旅、常备十旅、补一旅等部共万余兵力,于3月21日分三路,向新四军第五支队后方机关所在地—半塔集及其附近地区,发动大规模的围攻。

22日,叶飞接到驰援双塔集之命。23日,他率领挺进纵队第一团和第四团各两个营西行,驰赴双塔集,昼夜兼程,快速行军。在横跨天扬公路时,与百余名日伪军遭遇,他指挥部队只用一个小时就全歼一个小队的日军和一个连的伪军。24日,叶飞所率挺进纵队前进到半塔集东南20余里之马集附近,发现顽军,再次出击,接连打下三个村庄,消灭顽军100余人,突破了顽军包围半塔集东南面的缺口。26日,他率部由马集向半塔集方向攻击前进,激战3小时,击溃了围攻半塔集的顽军主力独立第六旅,歼敌一个营,敌余部向竹镇方向逃窜。紧接着,叶飞被任命为前敌副指挥,参与指挥部队开始大反击,取得了半塔集保卫战的最后胜利。

半塔集保卫战胜利之后,新四军很快建立了天长、盱眙、来安、嘉山、六合、高邮、仪征、甘泉八个县的抗日民主政权。

1940年4月,日军“扫荡”高邮,在占领了高邮、兴化、泰州后,国民党军大溃,我军苏南、苏北交通面临断绝境地,陈毅致电中央请求让战将叶飞速率部回到苏北。5月4日,毛泽东、王稼祥致电主持江南工作的刘少奇:“望令叶飞部开返苏北,在苏北地区放手发展,在今年内至少扩大至两万人枪。严令叶飞订出分期实现计划,立即动手在高邮、泰县、泰兴、靖江等县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放手发动群众,发展党的组织。……”

叶飞奉命率部回到苏北吴家桥,依照中央指示,成立了江都县人民政府,开展减租减息,当地人民的抗日激情被进一步调动起来。

1940年5月17日,日伪军500多人扑向吴家桥,叶飞率部迎战,从拂晓打到中午,敌军锋头受挫,我军乘胜反攻,激战终夜,歼敌大部。

为应对敌人报复,叶飞率部跳到通扬河以北的郭村。一到郭村,他指挥部队开展民运工作,减租减息,委任区长,扩大自卫队,主要向北发展,向西打击日伪。在这之后,他指挥部队与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展开激战,取得了郭村保卫战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郭村保卫战被拍成了电影,片名就叫《东进序曲》,这是叶飞和叶飞领导的部队的战斗经历第二次被拍成电影,还有一部即是当年风靡大江南北的现代京剧《沙家浜》。

艰难东进 决战黄桥

郭村保卫战之后,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改为苏北指挥部,陈毅任指挥兼政委,粟裕任副指挥,刘炎、钟期光分任政治部正副主任,设三个纵队,叶飞为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第一纵队下辖三个团:第一团(原新四军老六团)、第四团(原挺进纵队四团)、第五团(王澄起义部队)。

为在苏北建立以黄桥镇为中心的苏北抗日根据地,1940年7月25日,陈毅率苏北指挥部开始行动,长途奔袭,直取黄桥,令叶飞率第一纵队为右路先锋,担负主要突击;命王必成率第二纵队为左路配合,保障翼侧;以陶勇率第三纵队迂回,断敌退路。在进击途中,陈毅对南北夹击阻拦的国民党顽军韩德勤所部采取不同的对策:以惩戒动作击溃陈泰运税警团1个多营,却如数遣还俘虏,送还缴获的部分枪支,劝其不要当韩德勤的牺牲品;以坚决打击的方式歼灭勾结日伪、猖狂反共的何克谦保安第四旅。新四军三路部队相互策应、紧密配合。经一夜激战,新四军于7月29日凌晨解放黄桥。叶飞率部勇立头功。此战歼灭何克谦部主力2000余人。何克谦部特务团400余人在中共秘密党员陈宗保率领下战场起义。陈毅随即转兵,连克孤山、西来镇等日伪据点,并两次粉碎日伪军的“扫荡”。群众奔走相告:“新四军是真来打日本鬼子的!”

叶飞率部参加了攻取黄桥之战,取得胜利。之后,进至如皋、如西地区,叶飞指挥所部一团攻克靖江东北的西来庵镇日军据点,四团攻克孤山伪军据点。积极准备反击日伪军“扫荡”和反顽军摩擦的战场,以及开创根据地的工作。当时,从黄桥溃散之敌,散布农村为恶,扰乱社会治安,各团分散进剿,使当地人民群众安居生产。

8月初,新四军成立了黄桥军民联合办事处,恢复了黄桥周围四个区的行政工作,由一纵队政治部副主任陈同生兼任主任,开始收税、征粮,解决部队供应,粉碎国民党想从财政上、给养上卡死新四军的阴谋。8月下旬,成立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下设泰县、泰兴、如皋、靖江四个县政府,颁布抗日民主施政纲领、“二五减租”法令和群众团体组织法。为培养军政干部,成立了苏北军政干校,吸收了大批知识青年;开办党员训练班,提高新党员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出版《抗敌报(苏北版)》;成立农抗会、妇抗会、青抗会等抗日群众团体。以黄桥为中心的根据地,以最快的速度建设,很快便初具规模了。

韩德勤对新四军创建以黄桥为中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以及部队的迅猛发展,群众运动的轰轰烈烈十分不满。他抽调兵力,调整部署,补充弹药,策划进攻黄桥。8月23日韩德勤在蒋介石、顾祝同的命令下,开始军事行动。31日下达作战命令,要求各部“向黄桥附近地区攻击前进”,歼灭“盘踞分界、黄桥一带之匪”。

9月中旬,黄桥保卫战打响,陈毅坐镇总指挥,粟裕负责具体指挥。叶飞率第一纵队在黄桥西北实施主要突击。10月上旬,战斗进入白热化,叶飞冒雨到阵地上巡视,发现顽军韩德勤部独立第六旅毫无戒备地向南行进。他立即向陈毅建议:不要等顽军攻到黄桥北门,马上出击,把它切成几段,一举歼灭。得到同意后,叶飞即令第一团分3个方向直插独立第六旅的腹部,第四团打其前卫,第五团打其后卫。顿时,敌人的一条长蛇队被斩成几段,独立第六旅首尾不能相顾,且又被及时赶到的王必成第二纵队切断了与第八十九军的联系,部队乱作一团。独立第六旅悉数被歼,旅长翁达自杀身亡。接着,陶勇指挥第三纵队硬把冲入东门的敌人杀出,然后架起机枪死死顶住。这时,叶飞和王必成各自率部迅速穿插,围歼进入黄桥以东的第八十九军。经一夜激战,第八十九军军长李守维落水淹死,第三十三师师长孙启人被俘。

黄桥决战取得歼顽敌韩德勤1.1万人的大胜利。陈毅在向中央军委电报中称“黄桥战斗、野屋基战斗均与我叶飞所部遭遇,极为顽强”……“我1、2、3、4、9各团进攻凶猛……敌胆始寒”。

讨逆作战 再建新功

12月中旬,在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成立后进行的曹甸战役攻坚阶段,叶飞率第一纵队经过近迫作业,越过壕沟,不久突破东小圩,占领了部分阵地,为最终歼灭顽军韩德勤部8000余人的胜利奠定基础,叶飞又立新功。

“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决定在军事上坚决进行自卫,在政治上展开猛烈反攻,粉碎国民党顽固派的投降反共阴谋。

1941年1月20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军长,刘少奇为政委,张云逸任副军长,赖传珠任参谋长,邓子恢任政治部主任。新四军部队统一整编为7个师,原苏北指挥部所属部队编为第一师,粟裕任师长,刘炎任政委,叶飞任副师长,钟期光任政治部主任。第一纵队编为第一旅,由叶飞兼任旅长、政委。

1941年2月18日,在代军长陈毅、政委刘少奇的指挥下,新四军发起了讨伐汉奸李长江的“讨逆战役”。《讨伐李逆长江命令》任命新四军第一师师长粟裕为讨逆总指挥,副师长叶飞为副总指挥兼前敌指挥。战役当天,叶飞亲率集结于海安以西的第一师主力第一旅、保安团和苏北指挥部独立支队为先头部队,首先攻取姜堰,然后从苏陈庄横扫大小仲家院等据点,扫清了泰州城东、城南的外围阵地,为担任主攻泰州城任务的部队打开了通道。19日黄昏,总攻开始,次日凌晨,部队攻克泰州城。李长江率残部弃城向西逃窜,又遭到叶飞的第一师全力追歼。

粉碎“扫荡” 斩获奇巨

1941年3月,中共中央决定在新四军第一师活动区域设立一元化集体领导机构—苏中军区。由刘炎、粟裕、钟期光、周林、管文蔚、陈丕显、蔡良7人组成,刘炎任书记。3月31日,中共中央华中局决定由新四军第一师第一、第二、第三、第十八旅分别兼苏中军区第三、第二、第四、第一军分区。叶飞任旅长的第一旅,为苏中军区第三军分区,叶飞兼任政委。

“皖南事变”后,我方在盐城重建军部,日军决定在我方立足未稳之际对苏北进行大扫荡。1941年7月20日,日军调集日伪军17000余人向盐城合击,妄图消灭新的新四军军部机关及主力。韩德勤更落井下石,出兵攻打我军,我军部腹背受敌,情况危急。

当时叶飞任新四军第一师副师长,第一旅旅长、政委兼苏中军区第三分区政委。虽然三分区不在敌“扫荡”范围,但叶飞考虑到了全局的关系,决定在三分区主动发起进攻,配合盐阜区反扫荡。叶飞首选古溪这个敌伪军中心据点为第一个目标,果断行动,仅一夜激战就全歼伪军一个团一千余人,接着一举攻下黄桥、季家市、孤山、石庄等敌据点。三分区敌伪据点大部分被攻克,苏北敌军不为所动。叶飞运用了“围魏救赵”的策略,乘胜包围泰兴城后又令一旅主力再出击围困南浦旅团所在地泰州城,敌酋南浦襄吉才不得不从盐阜撤退回援泰州。这样,叶飞就巧妙地为军部解了围。南浦不甘失败,向三、四分区进行报复性“扫荡”,叶飞采取“蘑菇战术”。待南浦旅团东进至古溪、营溪附近时,叶飞指挥部队急行军向西,转至敌背后,奔袭泰兴、黄桥之间的敌据点姚家岱,并一举攻克,歼日军一小队。南浦旅团闻讯,又从东向西追击新四军。待敌迫近,叶飞指挥部队于夜间急行军向南,经靖江地区,东返根据地腹地南部集结。南浦两次扑空,只得撤回泰州城。这样,三分区也粉碎了敌人的“扫荡”。战后,军部给叶飞去电嘉奖,表扬一旅粉碎日军对盐阜区“扫荡”的功劳。

1942年12月起,叶飞升任中共苏中区第三地委书记、苏中军区副司令员。任上,率领军民不断粉碎敌人发起的大“扫荡”、大“清乡”、大“清剿”。

1943年春,日伪开始对四分区进行“清乡”,对三分区进行“清剿”,叶飞立即在三分区组织了由60余人参加的短枪队,派三专署公安局局长带领前往四分区,参加内线的反“清乡”斗争。同时,在外线也积极配合。5月4日,叶飞集中泰州、泰兴、靖江三个独立团的主力,在靖江城至新港公路五号桥伏击伪十九师七十三团陈正才部。经过两小时激战,全歼该部,俘伪营长以下官兵408人。5月4日,如西县军民摧毁敌人“清乡”封锁线;之后,叶飞指挥军民一面破毁敌人的“清乡”封锁线,一面向日伪据点进攻。至7月1日,敌人精心构筑的长达140公里封锁线全部被我军民摧毁,敌新筑据点全被拔除。据统计,1943年7月1日至1944年6月30日,叶飞指挥军民作战138次,攻克日伪据点15个,攻袭日伪据点19个,毙、伤、俘敌3000余人,争取伪军反正845名。

1944年2月,苏中区党委扩大会议召开,决定进行一次新的战役,改变当前困难的局面。会议决定由叶飞负责发动车桥战役,开始局部反攻。叶飞以苏中5个团的兵力攻打车桥并在芦家滩打援,痛歼日寇。车桥战役歼灭日军800人(其中,俘虏中尉以下日军官兵400人)、伪军800余人,缴获了包括九二式平射炮在内的大量武器装备。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在《抗战八年来八路军新四军》一书中指出:“在抗战史上,这是一九四四年以前,在一次战役中生俘日军最多的一次。”

车桥之战的胜利,迫使日伪军仓皇撤出曹甸、泾口等十几处重要据点,新四军乘胜控制淮安、宝应以东全部地区,解了腹背受敌之危,标志着华中敌后战场开始转入反攻。战后,陈毅、刘少奇从延安来电,嘉奖第一师参战部队:“车桥之役,连战皆捷,斩获奇巨,发挥了第一师历来英勇果敢的作战精神,首创了华中生俘日寇之新纪录。”

反攻日寇 突击顽军

1944年12月27日,粟裕率第一师师部和第七团及300余名地方干部南下浙江。叶飞奉命接替粟裕任中共苏中区委书记、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和苏中军区司令员,并以第一旅旅部为基础重新组建了第一师兼苏中军区领导机关。

1945年4月,叶飞任苏浙军区副司令员。在6月19日进行的天目山战役中,叶飞参与指挥苏浙军区3个纵队分头向顽军突击。经一夜激战,一举歼灭敌五十二师主力。双方连日搏杀,至23日叶飞指挥所部全歼敌突击第二纵队。逃窜中的顽军第七十九师和突击第一纵队残部被截成几段,逐股被歼。此役歼敌6900余人。

一代战将 声名远播

图4: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于浙江留影.jpg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叶飞于浙江留影

抗日战争胜利后,叶飞带三个旅北上山东(原来拟开赴东北,后来就留在山东参战),编为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叶飞任司令员兼政委。

解放战争初期,时任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的叶飞,率部收复泰安、大汶口,参加胶济路反击战和宿北、鲁南战役。

图5:叶飞(中)率领的第三野战军10兵团进军福州后,兵团领导合影.jpg

叶飞(中)率领的第三野战军10兵团进军福州后,兵团领导合影

1947年2月起,叶飞相继担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第一兵团副司令员兼第一纵队司令员,率部参加了莱芜、孟良崮、豫东、济南、淮海等重要战役。1949年2月,叶飞出任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司令员。4月参加渡江战役,率部解放丹阳、常州、无锡和苏州。5月参加上海战役后,率十兵团进军福建,先后发起福州、漳(州)厦(门)战役,解放了除金门、马祖以外的福建各地。8月兼任福建军区司令员,组织指挥部队清剿国民党残余武装和土匪。

封疆大吏 中流砥柱

图7:1985年叶飞.jpg

叶飞

1953年起,叶飞任中共福建省委第二书记、第一书记,福建省省长,福建省政协主席,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处书记。

叶飞在主持福建省工作期间,与其他领导一起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建立了福建第一批新兴工业基地,并大力发展农业、交通运输、水利电力和文化教育事业。修建了福建第一条出省铁路,同时建起厦门海堤,变厦门岛为半岛,之后又建起了鹰厦铁路和324国道,促进了厦门经济快速发展。任上,叶飞组织创办了福州大学,并与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教育部合力创办了华侨大学。

同时,致力于巩固海防和加强海上军事斗争,组织指挥了东山岛战斗和炮击金门。

“文革”期间,叶飞受到冲击。1975年1月恢复工作后,出任国家交通部部长,全面整顿生产秩序,努力振兴国家交通事业,再立新功。

1975年,中国和菲律宾建交。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访华,赠送周恩来总理数盒雪茄。总理取一盒转送叶飞,说:“叶飞同志是中国的将军,也是菲律宾的儿子。”

1979年,叶飞重回军界,调任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政治委员。1980年1月至1982年8月任海军司令员,着力于海军现代化建设,使人民海军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深入部队掌握第一手材料,对海军装备建设、编制、体制、战场建设和提高海军综合作战能力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意见。1980年我国向南太平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中,他亲自指挥部队首次远航太平洋,圆满完成了任务。

作为中国唯一一位华侨上将的叶飞,1983年10月至1988年8月兼任华侨大学校长。1988年8月至1999年4月任华侨大学名誉校长。

叶飞还是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1966年递补),第十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六、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兼人大华侨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侨联第三届委员会名誉主席。

叶飞在受中央委托统一管理党和国家的侨务工作期间,加强侨务立法力度,逐步做到依法护侨,开创了侨务工作新局面。他曾多次深入城市、乡村、部队、学校和厂矿企业视察工作,调查研究。组织制定了《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积极落实党的侨务政策。他大力支持建设深圳“华侨城”,作为侨务工作的窗口,引进人才、资金、技术和先进设备,兴办侨乡乡镇企业,使一部分侨乡先富起来。他致力于扩大海内外爱国统一战线,利用自己的影响,积极在华侨中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与祖国建设成就,联络爱国华侨支持祖国现代化建设,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955年叶飞被授予上将军衔.jpg

1955年,叶飞被授予上将军衔

1955年,叶飞被授予上将军衔,先后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9年4月18日,叶飞在北京病逝。著有《叶飞回忆录》等。



来源:文/《共和国归侨(福建卷)》、图/《共和国归侨(福建卷)》、泉州市侨联



版权所有:福建省归国华侨联合会
备案证号:闽ICP备11004646号-4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722号
涉密不上网 上网不涉密
Baidu
map